(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 張弦)香港住屋問題正在逐漸改善,香港房屋委員會昨日公布,截至今年6月底,過去12個月獲安排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5.5年,較上季縮短0.2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縮短0.1年,平均輪候為3.7年。房委會解釋,受惠於公屋提前上樓計劃下的長青邨和業旺邨分階段提早落成,加上入住新界區公屋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相對較短,有助消化公屋申請。未來陸續有新公屋項目落成、多個居屋計劃和綠置計劃項目入伙,房委會相信公屋平均輪候時間今年下半年會維持平穩,甚至輕微下調,有信心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將回落到平均輪候約4.5年的目標。
房委會昨日公布,今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7,000宗,是自2022年第三季以來,獲編配宗數最多的季度,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佔約900宗。同季獲編配的配額和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00宗。另外,因應房屋署打擊濫用公屋的成效,以及隨著房委會多個資助出售單位項目相繼落成入伙,住戶陸續入伙並騰出其公屋單位,可供編配予公屋申請者的翻新公屋數目維持於較高水平。
隨著2024/25年度在屯門、東涌和新界北,以及2025/26年度在觀塘、古洞北、粉嶺北、上水等地區均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於2025年初開始陸續落成,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顯著增加。
房屋局:每0.1年下跌都得來不易
特區政府房屋局局長何永賢昨日在社交平臺回應最新公屋輪候數字,她表示隨著未來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提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長遠而言會呈下跌趨勢,但在過程中仍會有波動。她說:「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每0.1年的下跌都得來不易,背後都有房署不同組別同事的共同努力,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團隊合作體現。」
她表示,今次錄得平均輪候時間縮短0.2年,不單是因為有新的公屋單位和資助出售單位落成,讓申請者可以早日入住以及加快了公屋單位的流轉,還有賴同事多管齊下的努力,包括落實行政長官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公屋提前上樓計劃,讓長青邨、業旺邨合共2,100多個單位可分別提早9個月和5個月讓公屋申請者提前上樓,以及大力打擊濫用公屋,以收回單位,盡快翻新再作編配等。
她表示會繼續努力,確保寶貴的房屋資源用得其所,蒐集證據,認真審視每一個懷疑濫用公屋的個案,整個房署團隊會多管齊下,努力推進,讓有需要的市民可以早得一日得一日,盡快上樓。
公屋聯會倡調整出租與資助出售屋比例
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第二季獲編配公屋單位(包括一般家庭及非長者一人申請者)是近年的新高,成績值得肯定。
他建議特區政府在進一步改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後,可以調整出租與資助出售房屋的比例,增加市民購買資助房屋的機會,騰出公屋單位予更有需要的人。
議員建議增綠置居單位供應
立法會議員、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委員梁文廣指出,特區政府增加公屋供應的多方面措施開始見效。「今年第二季7,000個新增公屋單位,有約2,000個是回收並重新分配,包括綠表上樓公屋戶交回單位,以及收回被濫用公屋。」他希望特區政府再接再厲,同時建議增加綠置居單位供應,讓更多有經濟能力的公屋戶上車,騰出公屋單位,多管齊下令公屋輪候時間保持平穩下降。
民建聯倡計分制先取締最劣劏房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去年於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並要求工作組在今年8月提交報告。昨日,民建聯舉行告別劏房3.0倡議記者會,回應特區政府過往在劏房問題的政策意見。民建聯建議設立計分制度,識別最劣質的劏房優先取締,並建議合規劏房最低標準:面積不低於7平方米、起居空間高度不少於1.8米、廚廁間隔開等,料目前有兩三萬個非常劣質、不適合居住的劏房,特區政府宜安置受影響住戶入住簡約公屋。
有兩名劏房戶昨日出席記者會現身說法。70多歲的周先生在一個面積80呎的天臺屋居住七八年,天花板常年漏水,屋內氣溫焗熱和鼠患嚴重,腿腳不方便的他難耐惡劣居住環境,經常落樓到公園乘涼。不過,這個容身之所隨時住不下,因為業主早前收到屋宇署通知,須在半年內清拆天臺屋,「相信住戶很快要搬遷,希望房屋署快點給我編配公屋,希望分配到買嘢食嘢方便的公屋,類似深水埗這些地方最好。」
「支持政府取締劣質劏房,始終空間狹窄和焗熱,子女都無空間做功課和玩樂。」一家四口居於不足100呎劏房的陳小姐表示,居住環境欠佳影響下一代健康成長,希望特區政府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本月向特首提交的建議書,能提出告別劏房的有效方案。她稱申請公屋不足3年,未合資格入住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只希望政府能取締劣質劏房,住戶日後能入住通風良好、空間更大、環境更好的單位。
評估有兩三萬劏房不適合居住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告別劏房行動召集人鄭泳舜表示,隨著公屋供應量足夠,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計劃相繼落實,現時是取締劣質劏房的關鍵期,希望特區政府訂立相關時間表。他指出全港有11萬劏房戶,評估有兩三萬個屬於非常劣質、不適合居住的劏房,希望有序進行取締。
他建議設立登記制度,要求劏房業主在法例實施起一個時間內向政府部門登記,以便政府掌握整體情況;同時應該設立一個合理過渡期,例如一年內進行整改以符合登記要求。他還建議設立計分制,劏房風險系數愈高,分數愈高,愈優先取締。
建議合規劏房面積不低於7平方米
對於擬定劏房最低標準,立法會議員、民建聯房屋事務發言人陳學鋒建議,公營出租單位是人均面積不低於7平方米,建議合規劏房面積不低於7平方米。按照政府統計處數據,料坊間約一成劏房未符有關標準,或需取締。至於主要起居空間高度,他建議不少於1.8米。
他解釋指,以香港男士平均高度約1.75米作基準,若起居空間低於1.8米,住客難以正常站立,其他標準亦包括單位須符合照明和通風要求、符合消防安全標準、不能存在結構安全問題等。
【微觀點】過渡屋成緩衝 解決劏房添底氣
特區政府的房屋政策經過多年耕耘,終顯成效。在政府積極拓地增加公屋和資助出售房屋供應,以及打擊濫用公屋三管齊下,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逐步下降至最新的5.5年。隨著簡約公屋明年初陸續入伙,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即簡約公屋加傳統公屋的輪候時間) 進一步回落,有望提前達成行政長官李家超訂立2026/27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回落至4.5年的目標。
傳統公屋、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提速提量興建,亦令特區政府更有底氣處理困擾香港多年的劣質劏房問題。過往,傳統公屋是基層市民改善居住環境的單一途徑,但興建傳統公屋動輒幾年,市民輪候七八年,其間為找容身之所任由劏房業主魚肉,再惡劣的劏房也有價有市,劏房市場陷入愈劏愈細、愈劏愈貴的怪圈之中。
苦候公屋基層有得揀
不過,政府以往因為公屋數量不足,擔心取締劣質劏房卻無地方安置受影響居民,或令劏房戶流離失所。隨著政府推出興建期短的簡約公屋和過渡性房屋作為緩衝,正等候傳統公屋的基層市民有得揀,間接制衡私營劏房市場,政府也更有底氣處理劏房問題。本月出爐的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報告,料將進一步規管劣質劏房,令香港成為一個真正宜居的家園。
(來源:香港文匯報A01:要聞 2024/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