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網記者 盧靜怡 廣州報道)8月1日—2日,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暨第三屆大灣區經濟發展大會在廣州舉行。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一國兩制」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對於香港如何在新形勢下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首席中心宏觀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薛清和在會議期間接受專訪時指出,當前全球經濟環境與香港過去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黃金時代相比,已發生根本性變化。近些年來,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風險加劇,中美關係逆轉,標誌著舊全球化模式的結束,進入一個更複雜、充滿挑戰和鬥爭的全球化新階段。薛清和認為,在新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下,香港可以把握內地產業出海和資本出海兩大機遇。
「隨著我國對外投資的增長,香港可發揮其離岸金融中心的優勢,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的橋樑。」薛清和指出,今年上半年內地對外非金融類投資增長顯著,顯示對外投資形式比出口更為活躍。香港作為內地對外投資的主要窗口,可以利用其離岸金融制度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全球投資的渠道。此外,香港還可以為這些企業提供融資和投資服務,幫助他們管理海外投資的風險。
面對內地經濟增長放緩和資產價格下降,資本出海成為香港的另一個機遇。薛清和指出,香港的金融制度、穩健的匯率和豐富的國際化金融產品使其成為資本的避風港。隨著投資者開始考慮全球化的資產配置,香港可以吸引資本進行多元化投資,提供包括國際保險、大型銀行存單、美債基金等穩健的金融產品。「政府的政策支持對香港金融市場的發展至關重要。」薛清和提到,通過「滬港通」和大灣區相關政策,可以吸引更多資金流入香港股市,提升港股的流動性,吸引創投企業和獨角獸上市。
為了吸引更多資金,跨境理財通的限額未來會否進一步放開?薛清和認為,監管部門會根據內地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限額,以平衡資本流出的風險和市場發展的需求。他指出,當內地金融市場表現不佳時,監管部門可能會更加謹慎,以防止資本外流加劇風險;而當經濟逐漸進入上升周期時,政策的寬容度和信心也會相應增加。